在對于垃圾進行處理的過程中,較為常用的方式包括焚燒、填埋等等。因為填埋的方式有利于管理和運輸,并且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垃圾進行處理需要的費用也相對較低,因此填埋方式已經成為了當前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對垃圾進行填埋的過程中,會產生滲濾液,滲濾液屬于濃度較高的有機液體,會對填埋場地下的土壤和周邊的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并且具有相當長的污染持續時間。因此,對于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進行處理已經成為城市垃圾處理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垃圾填埋場滲濾液的處理方式
對于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通過生物的方式來進行處理,主要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以及其所具有的吸附性來對于滲濾液進行處理,具體可以分為厭氧的處理方法和好氧的處理方法等。滲濾液中污染物的成分變化很大,COD最大可達70000mg/L,BOD也可達到38000mg/L,而氨氮的質量濃度可達1700mg/L,甚至更高,重金屬中則以Fe,Pb等的濃度最高。
滲濾液中高濃度的氨氮會對微生物的活性有強烈的抑制作用,因此通過對滲濾液的預處理,去除一部分氨氮,對后續生物處理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關于滲濾液預處理的研究有用空氣自由吹脫和加石灰吹脫預處理方法,效果良好,此外還有化學沉淀和吸附的方法去除氨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北方地區垃圾成分以無機物為主,垃圾自身含水率較低,滲濾液的產生主要來自于降水,滲濾液的產量及濃度受季節變化影響較大。常用的方法是設置滲濾液調節池,雨季時加大處理量,旱季時通過自然蒸發及滲濾液回灌等措施減少處理量,節省能耗。由于滲濾液主要來自于降雨,因此其有機物濃度較低。
好氧處理最普遍的方法包括延時曝氣、曝氣穩定塘等,這些方法對降低垃圾滲濾液中的BOD5、COD和氨氮都取得一定的效果,還可以去處另一些污染物如鐵、錳等金屬離子。好氧生物處理工藝較為成熟。目前,主要的厭氧生物處理工藝有曝氣穩定塘、傳統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厭氧法包括厭氧污泥床、厭氧式生物濾池、混合反應器及厭氧塘等,它具有能耗少、操作簡單、投資及運行費用低等優點。利用間歇式厭氧反應器將原液中83%的COD轉化成甲烷氣體;使用間歇和連續上流式厭氧污泥床處理垃圾滲濾液,使反應器有機負荷率在0.6~19.7g(Lod)的條件下操作,間歇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去除COD的效率在71%~92%之間,對于連續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反應器,COD去除效率保持在77%~91%范圍內。
相對于其他處理工藝來說,通過生物的方法來進行滲濾液處理不但操作起來較為簡單,同時所需要的費用也相對較低,所有有著十分廣闊的使用前景。但是對于某些降解難度高以及毒性較高的滲濾液污染物,那么生物處理法的作用就會十分有限,這時就需要應用物理化學處理法。